查看原文
其他

特约观察员|教师成长环境探寻——教师需要提升职业幸福感

2016-11-09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



  11月2日,我会举办了首次特约观察员线上沙龙,此次沙龙主题为“教师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”,观察员们围绕教师成长的内外在环境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,有针砭时弊,对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了尖锐的评判;也有期待憧憬,对教师发展环境的改善充满希望。


 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、人数众多的职业群体,生活的幸福指数如何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福祉与和谐。在此次观察员线上沙龙中,提到教师工作环境的“幸福感”时,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——





 

声音一:头戴“光环”有时也未必是幸福


  现在给老师头上的光环太多了,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”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“为人师表的典范”“照亮别人的蜡烛”等等。而这些光环给老师们带来的不一定是幸福,有的时候也可能是烦恼,带着“光环”,人们在很多事情上边,就会要求老师做得比任何人都要好,从而老师本身就会有了更大的压力。



声音二:老师需要宽松的工作环境


  作为基层老师,深感工作压力越来越大。一方面孩子越来越难管教。现在的孩子胆大、任性、倔强,因此,老师的工作越来越难做,不少家长会把管教孩子的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,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,就是老师的事。另外一方面,主管部门要成绩,成绩成为考核老师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。


  另外还有“三多”,一是要老师准备的材料多,二是各种检查评比多,三是教研活动学习多。



声音三:教师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


  对于基层教师来说,收入依旧偏低,现在老师的家境普遍不太富裕,而对于农村教师而言,收入就更加微薄,收入少的人自然幸福感就低。靠精神鼓舞让老师感到幸福不是长远之计。



真正关注教师的发展,就要关注教师的内在需要,给老师好的环境,关键要提升教师的“幸福感”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刘伟享(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)


  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。专业成长是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因素,而职业幸福感是专业成长的一个动力。


学校管理者应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幸福


  学校与校长工作的核心理念应是生命和幸福,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师生的幸福;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教师的幸福感受,致力于 “给教师幸福的权利”,让教师感到满足和满意,管理要更加人性化。


  通过心理教育提升教师积极人格心理。重视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和辅导,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趣味活动、团体比赛、拓展运动等,培养教师有积极的人格心理。


  多途径提高师德素养。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职业最高的境界。教师追求超越于常人的道德品质,更易于获得职业幸福,更能够感受常人不能体悟的幸福。


  改善物质条件,提高教师工作自豪感。由物质条件而得的幸福虽然是一种俗福,但这是教师由此引向更高层次幸福体验的基础。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,奢谈精神上的幸福也是不客观、不现实的。学校再通过设立积极、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,奖勤罚懒,奖优罚劣,使之体现出每一位教师的劳动价值。


  改善人际关系,营造和谐人际氛围。不良的学校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大敌。教师生活在校园中,干群关系、同事关系、师生关系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,因此,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方面。让教师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地工作,愉悦地生活。


  关注教师成长,提升教师成功能力。教师职业是一个不断更新提高的动态过程,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事业成就高度和幸福感强度。教师有了良好的心态,有了成就感、幸福感,学校教育教学成效就会凸现。


  学校要尽力为教师才能的发挥创设多样化的平台。如说课比赛、优质课比赛、技能比赛、主题班会展示和课件制作比赛等要求教师全员参与,只要自己努力肯定有展示的机会;通过教师论坛、写博客、经验介绍等活动,使教师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极大地调动,智慧和才情能得到极大地释放。每次参赛出成绩和登台亮相,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幸福的感动。


教师要尝试自我提升幸福感


  调整心态,感悟幸福。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,是一种感受。自己认为幸福,你就幸福。


  理性调整期望值。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、拈轻怕重的干扰,以平平常常的心态,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。


  学会知足常乐。改变世界、改变环境、改变他人,很难,唯有改变自己,学会知足常乐。


  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一切。有一句话说得好,快乐不是在做喜欢的事,而是喜欢所做的事。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,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激情,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充满幸福感。


  学会接纳。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于他得到的多,而在于他计较的少。当老师就要学会大气,小气的人会被气死。学生不可能不调皮,领导不可能绝对公正,同事不可能都志同道合,家长不可能都通情达理等等,这些不可能消失,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,尝试用一种接纳、欣赏的方式,你会进入另一种境界。


  学会感动自己。俗话说施比受快乐,能感动他人的是英雄,能感动自己的人是神。教师本身就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,我们要学会用崇高来感动自己,树立崇高的人生观,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插上翅膀。



康鹤彪(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)


 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地方,是教师的人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。因此,谈“教师的幸福感”,我个人认为,应该首先关注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,关注教师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,这是“以人为本”精神的最重要的体现。


  正如康德所说,“人是目的”。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,目的是第一位的。人之为人,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,而且是这样一种目的,这种目的是不能为其它任何目的所代替的,是不能仅仅作为手段为其它目的服务的。


  如果没有人,就根本没有什么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,人是一切价值的根据和源泉。人的幸福本身就有着无需证明的、自足的价值。

 

 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、人数众多的职业群体,生活的幸福指数如何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福祉与和谐。


  在一所学校,如果老师感到很苦、很累,不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和美好,不能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,那不能够算一所好学校。因为我们的教师都不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,体验不到学校生活的幸福感,感受不到作为教师的内在的尊严,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恐怕不是太可能的。


  只有教师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充满希望、充满阳光,感觉工作过程是一种虽苦犹乐而不是一种劳役,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,他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,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。



相关阅读链接 

特约观察员|教师成长环境探寻



教育使命

点滴随行

长按,识别二维码,加关注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